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个英雄的诞生

薪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xs26.cc,最快更新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1924年7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第一次刊登了一位中国人的照片,林子轩也成为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在封面的介绍上,有一句简短的话:来自中国的大文豪。

    杂志里面有对林子轩的专访,杂志社写了选择林子轩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

    “这位年轻的文学家在那个东方的古老国度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引领了一场文学革命,发起了思想界的大变革,走在了整个时代的文化前沿,与此同时,他还了解和亲近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是中国文化界在西方的代表,他是沟通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使者。”

    林子轩曾经向西方记者介绍了新文学,讲起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他有幸参与其中,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位西方记者在北平采访吴佩浮的时候,见证了林子轩和中国文化界的那一场大论战。

    他其实不是很了解实际的情况,不过根据翻译知道了林子轩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并不知道这种论战在中国经常发生,没什么稀奇,只是这一次因为泰戈尔的来访闹的有点大,他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林子轩一个人引起的。

    一个人和整个社会的思想界抗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时代周刊》的记者觉得自己抓住了这篇专访的核心,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年轻人和整个腐朽老旧的思想界进行抗争。

    以一人之力反抗全世界。西方读者最喜欢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事迹。

    他把林子轩塑造成了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的英雄人物和革新派。

    想想看,一个受到西方教育的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国家,试图用文学的手段改变这个国家的思想,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疯狂打压。

    这位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一定会被美国的读者认可和欢迎。

    这样以来,林子轩的形象瞬间高大丰满起来。

    在专访中,西方记者先是重点讲述了林子轩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历,这样可以得到美国读者的认同。然后介绍了林子轩回国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比如作为诗人革新了中国诗歌,在戏剧和小说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创办了出版社和电影公司,还有唱片公司和广播电台。

    这些都是林子轩亲近西方文化的证据,他把西方文化引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让中国人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思想。

    这里特别提到了林子轩和赛珍珠的友谊,赛珍珠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人,还是传教士的女儿,虔诚的基督徒。很容易获得美国读者的好感。

    专访中出现了一张林子轩的全家福。

    西方记者称赞林子轩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遵守一夫一妻的法律准则,不像这个国家的其他成功者有无数个妻子和情人。

    《时代周刊》的记者有意把林子轩刻画成美国中产阶级的形象。

    富裕的家庭,良好的教养,非凡的成就,美满的生活。典型美国梦的代表。

    接下来是一张握手的照片。一位是林子轩,一位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两位东方大文豪一见如故,倾心相交。

    这位记者知道泰戈尔在中国受到了抵制,而林子轩曾经写文章支持泰戈尔,于是他就认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他以为林子轩是新月社的创始人,而新月社支持泰戈尔,他不知道新月社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群思想各异的人组成的文学圈子。

    专访的最后,还有一首林子轩写的诗歌。

    这是《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吴佩浮的时候,吴佩浮亲手写出来送给他的。

    吴佩浮不仅是一位军阀。还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中过秀才,算是一位儒将。

    他得知这位美国记者在上海采访了林子轩后,亲手写了林子轩的那首《沁园春》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记者。

    林子轩在北平写的《沁园春》在中国文化界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却在政界受到了热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无论是北平的吴佩浮,还是天津的段祺睿,亦或者东北的张座霖,还有其他有志于这个天下的枭雄人物,看到这首词都心有所感。

    可以说,这首词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谁才能力挽狂澜,一统江山。

    《时代周刊》的记者拿到这首诗歌后请懂得汉语的美国人翻译成了英文。

    然而,这一翻译完全失去了这首诗歌的气势。

    “中国北方的冬天,到处都飘着雪,长城附近,都是冰雪,黄河结冰,山上还是冰,远处的高原上仍然是冰,这些冰雪像是蟒蛇和大象在奔跑一样。天晴的时候,看着太阳照在冰雪上,非常漂亮。”

    “这个世界如此美丽,让无数英雄向往。可惜秦朝的皇帝和汉朝的皇帝没有文化,唐朝的皇帝和宋朝的皇帝太差劲,那个被称为英雄的铁木真,只知道射箭。这些人都死去了,真正风光的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由此可见,找一位好翻译真的很重要。

    当然,这不能怪那位翻译的美国人,中国的诗词本来就难懂,他也不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翻译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管怎么说,《沁园春》的第一个英译版本就这么出现了。

    这一期的《时代周刊》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特别是在华人社区。

    这毕竟是美国主流媒体第一次把一位中国人当作主角进行大篇幅的报道。

    中国在美国的使馆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发电报回国,说明了林子轩在美国的影响力。

    正在伯克利家中修养的张康仁看了《时代周刊》后给林子轩发了电报,想知道那首《沁园春》的原文,他不相信林子轩写的诗词会如此粗俗。

    当看到《沁园春》原文的时候,他不由得摇头苦笑,翻译糟蹋了一首好诗词。

    因为《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造成的阅读热潮,美国人对林子轩颇有兴趣,他们看了《时代周刊》,然后被美国记者塑造出来的英雄林子轩所打动。

    他们认为林子轩是一个孤胆英雄,在那个古老的国度进行着一场悲情的思想战争。

    所以说,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被人为塑造出来的。(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