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我还是挂印逃命吧


    朱元璋狠狠踹了苏谨一脚。
    “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你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词?”
    虽然嘴上在骂,但上扬的嘴角却掩不住老朱内心的喜悦。
    苏谨这小子他是越看越顺眼,心里再次动了把他弄到京城的心思。
    “苏家小子,想不想跟咱回京?”
    “哈?”
    苏谨一呆,心里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完了完了,表现过头了,老朱这是要我的命啊!”
    可他脸上却装作一副惊喜的样子,转而又丧气的摇摇头:
    “谢陛下隆恩,可这凤阳县一时半会还离不开臣,不如等臣将公事梳理好,再立新功之后,陛下再升臣的官吧。”
    老朱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苏谨说的是真的。
    且不说换个人来,能不能立即接手凤阳的大小事务,仅仅就火绳枪一事,也必须让苏谨亲自盯着,换其他人他还真不放心。
    “好”
    ,朱元璋笑笑,不过马上补了一句:“鉴于苏谨为凤阳百姓所做实事,你就暂领权知县事吧。”
    苏谨心下一凛,马上低头抱拳拱手:“谢陛下隆恩。”
    来大明之前,苏谨也分不清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以为就是一个官职的两个不同称呼而已。
    但是来了之后却清楚,这二者可是有本质区别的!
    简单来讲,县令就是一般人理解的县官,主一县政务,是地方官。
    而知县的全称是‘权知县事’,是朝廷临时派到地方的官员,职权都在县令之上。
    最重要的,知县不再是地方官,而是京官!
    是朝廷暂时派出来治理地方的,迟早得回去。
    朱元璋改变一个小小的称呼,其代表的意思很明确——
    你苏谨,虽然现在暂时待在凤阳,但是朕早晚有一天要把你调到京城的!
    换做一般人,当然欢天喜地的接受这个身份。
    但是苏谨却有苦说不出。
    本来他就不想参与进那些破事里,现在倒好,不想去也得去。
    况且,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为啥就莫名其妙得罪了大明皇太孙,未来的建文帝朱允炆,这去了京城的日子可想而知...
    “要不,我干脆挂印逃命,去投奔朱棣算了...”
    看着苏谨嘴角露出苦笑,朱元璋还以为是他不满意自己的官职。
    老朱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到时候进了京,给咱好好的立上几个大功,还怕升不了官?”
    苏谨真想翻个360度的白眼:“立功,立大功?还立好几个大功?您怕不是想瞎了心吧?”
    但他也只能唯唯诺诺的低头附和:“是,陛下说的是。”
    “好,咱该走了!
    周骥套车!”
    来时轻车简骑,回时却是浩浩荡荡的车队。
    毕竟老朱已经露了身份,再孤车返京就是真的找刺激了。
    如今北元虽然已逐亡漠北,但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民间不知有多少刺客和探子。
    老朱是豪气,不是傻气,他才不会给这些人提供刺杀自己的机会。
    车队两边由锦衣卫紧紧保护,而长淮卫、英武卫、飞熊卫三卫的士兵倾巢而出,一路护送老朱到应天府境内,再由当地卫所接管。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