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各自的收获


    若真要论前途、权柄,即使是在科举中一举夺魁的天纵之才,也比不得徐钦这种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胄,更不用说那些天生有着皇帝血脉的龙子凤孙。
    但若要论荣誉,科举出身的文官却是有一项谁也比不了的绝无仅有的殊荣。
    那就是每一届的科举一甲三人,唱名拜谢皇帝后,出宫之时,可从洪武门正中的大门洞出宫,这可是顶天的荣耀!
    要知道,在明清两代,作为皇宫、皇城的正南大门,既未来迁都北京之后的大明门、大清门,象征着国体国门,平日里就连开都不开的。
    而中间的大门洞,更几乎是皇帝的专属通道,除了皇帝在正式场合的出入之外,唯有两个例外。
    其一就是迎娶皇后的之时,皇后凤驾可从此进宫;其二便是每届科举的一甲三人,唱名拜谢天恩之后,可从此出宫。
    此外再无特例!
    就算是当年功盖一代的开国元勋之首徐达,又或者是后世权倾天下的第一首辅张居正,没资格就是没资格。
    甚至就连清末一手遮天,在事实上统治了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被同治皇后一句简简单单的“大清门抬进来的”
    给怼只能吐血,就足可见这项特权的厉害之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大抵就是这三位现在的心情最真实的写照。
    别人的想法很难猜测,反正今天被稳稳地压了一头的徐大少,在看着这三位一甲超级学霸昂首挺胸地从洪武门正门出宫,心里还是有一丝羡慕和嫉妒的。
    恨倒谈不上,他的心胸也还算开阔,这是人家寒窗苦读十年不止,还要加上天赋才获得的回报之一,争不过才是正常的,更没必要去去万事争个第一。
    若是有得选,他也宁愿选现在这个捡现成的。
    以前他也是经过十几年的苦读,中考高考一路拼杀出来的,对当中的难度自然也算是深有体会。
    何况这还是全国顶尖性质的大考,真要说智商天赋,恐怕没一个比他弱的,除非给个外挂,否则真是费时费力又不讨好。
    哪有现在这般爽快?轻轻松松就混到了绯袍加身的程度,不出意外,以后还能混个八梁冠,岂不比辛辛苦苦几十年,牛逼这一下爽多了?
    这样一想,徐大少心里就舒坦多了。
    由于南京城的地势格局和北京大不相同,因此进士队伍出了洪武门,要马上顺着皇城和内城城墙之间的道路右转,然后绕到斜插进皇城的长安街,过大中桥,至夫子庙再拜谢孔圣,完成固有礼仪。
    最后才是礼部组织的状元游街。
    当然,名义上是叫“进士游街”
    ,不过当中最春风得意的自然是披红挂彩,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甲三人,尤其是在最前面的张信。
    因为他最是年轻,相比于身后两位已经年过三十的正常人,他这二十出头还一举夺魁,只能说是天纵之才。
    而且他这卖相也算不错,尤其是现在官服加身,内心又春风得意,自然更平添三分吸引力。
    于是几乎全程一半以上的大姑娘小媳妇的欢呼声都是冲着他来的。
    当然,其他人的心情也不错,哪怕是三甲,也已经确定了官身,十几二十年的奋斗总算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当然,这当中可能还是要排除某些原本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而变得不那么理想的人。
    只不过对于正在狂欢的京师而言,恐怕不会有人注意到他这个在巡游队伍最末尾的人,脸上带着恐惧、悔恨、怨毒的情绪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