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割地(第3页)


    庞统的口气充满了言外之意,刘封思索之下,旋即领悟其意,一瞬间,整个人的心思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
    “先生所言极是,现在万事俱备,咱们就只等着周郎给咱们解围了。”
    ………………
    ………………
    合肥,逍遥津。
    天空就如一块打翻的砚台,浓重醇厚的夜色掩盖了一切发光的东西,一片了无生气的死黑。
    原野上,无数的火把晃动,一闪一闪的,就象是星星跑到了地上,仿佛天与地掉换了位置一般。
    夜风湿润而沉闷,虽然轻微却并不柔和,吹在脸上很不舒服,周瑜能够感觉得到,一股子肃杀之气正在天地间弥漫,漂浮在这夜风之中,时隐时现。
    周瑜驻马于津口,南望肥河,只见江上火星密布,一眼望去,如同一般火鳞巨龙,伏卧于肥水之上。
    武猛校尉潘璋、奋武将军贺齐、平贼中郎将徐盛所统的两万先锋军已于黄昏之前登上河岸,在合肥城西南面处扎下营盘。
    现在,周瑜所统的中军已在陆续的离船上岸,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抵大营。
    后军讨越中郎将蒋钦、五校督陈武的兵马的两万兵马尚在水军中,周瑜的意图是趁夜将五万兵马尽数登岸,至天明时分,对合肥城形成大军压城之势,在精神上对合肥守敌形成打击。
    时隔数年,再一次统领这般大军,此时此刻,周瑜的心情隐隐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恍惚之中,又回到了当年那叱咤风云的时代,那种久违了的雄心壮志,此时静静的品味起来,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
    这一次,我绝不能重蹈覆辙。
    周瑜暗暗发誓之际,一员将官飞奔而至,正是承烈都尉凌统,这个年轻的将领,当年在江陵之战时,曾受周瑜独守大营之重托,时至如今,已成为周瑜最信任器重的将领之一。
    凌统勒马于前,拱手叫道:“都督,合肥城方面没有任何出城交战的迹象,看来敌人打算依城死守。”
    周瑜目光远望合肥方面,黑漆漆的夜中虽什么也看不到,但周瑜却能感觉得到,此刻,曹操所留下的那三员敌将,同样正在夜色的城头中向他望来。
    “曹操此人,的确是深谋远虑,早年还在和袁绍争锋之时,就派了个刘馥,把合肥城偷偷摸摸的建成了一座坚固的要塞,看来他早就提防着我们江东。
    只可惜呀,这些年江东多事,错过了大好的时机。”
    尽管当年曾大败曹操,但周瑜对这个手下败将却从来不曾有过轻视,相反,当他兵临合肥,头一次见识到合肥城坚固的城防体系时,对曹操更多了几分敬佩之情。
    “合肥城守军不过七千,根本不足为虑,有都督统帅我等,此战必胜无疑。”
    凌统对周瑜十分的相信。
    周瑜却淡淡道:“据闻曹操此番安排的合肥守将,乃是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关于这三人的情况,你可详知?”
    “这……不瞒都督,我只知张辽乃是吕布故将,素来勇猛,那乐进则是曹操起珍的元功宿将,也是个勇者,至于这李典,倒是不太清楚。”
    凌统答得含含糊糊,显然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
    周瑜轻叹了一声:“两军交战,不深入了解敌将,又岂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曹操用这三人守合肥,是别有用意呀。”
    “别有用意?”
    凌统目露奇光。
    周瑜遂是洋洋洒洒的将自己一番见解道与了凌统。
    那张辽身怀大勇,早年归降曹操后,曾不避大险,只身入敌营威劝青州豪霸昌郗投降,又在败袁绍、攻袁谭、征柳城中屡建功勋,是所有降将当中,最受曹操器重的将领。
    至于这乐进,除了远功宿将的身份外,每临攻战,常常身先士卒,奋强突固,无坚不摧,曹操为此还特封他一个雅号叫做“冲折将军”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