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国事(第3页)


    朱之瑜黯然:“都不能,大明已积重难返。”
    赵瀚追问:“若朝廷征召你做官,你愿意奉诏入仕吗?”
    “不愿意。”
    朱之瑜不假思索道:“我若做县令,第一年就行逮捕事。
    到第三年,百姓诵德,上官称誉。
    尔后,必获大罪,身家不保!
    我若留在中枢,做了科道言官,怕是两三个月就要下狱!”
    “哈哈哈哈,”
    赵瀚忍不住大笑,“君真个有自知之明也。”
    朱之瑜叹息说:“党争不止,国无宁日。
    我大哥一介武官,都曾卷入党争,被罢免好几年。
    文臣但凡想做事的,又怎能独善其身?”
    赵瀚问道:“圣君临朝,不是没有党争了吗?”
    “呵呵。”
    朱之瑜感到好笑,甚至都不愿多做解释。
    此时的朝堂,六大派正在围攻光明顶……啊呸,拿错剧本了。
    首辅周延儒,正在联合东林党,集体围攻次辅温体仁。
    温阁老说:“老子要打一百个!”
    于是再过半年,东林党就要人仰马翻,首辅周延儒被迫辞职,温体仁高高兴兴继任首辅。
    没有党争,只有政斗。
    这种情况入朝做官,要么啥都别干,要么加入政斗,要么尽忠职守,被搞得里外不是人。
    谁干正事,谁就死得快!
    愿意干正事的,不论其能力优劣,不论其私德好坏,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子。
    朱之瑜突然回过神来,我跟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扯这些国家大事作甚?
    可是赵瀚的言行,又总让人忽略他的年龄。
    赵瀚继续问道:“既然这三条都不能重整朝纲,大明岂不是没救了?”
    朱之瑜沉默无言,他真的看不到希望。
    在他眼中,大明早已得了绝症,只看还能活多久而已。
    朱之瑜最精通的,不是理学和心学,也不是先秦古文,更不是诗词歌赋,他潜修了十多年史学……以史为鉴,大明算什么鬼样子?
    赵瀚说道:“我倒是觉得,大明的病根不在朝堂,而在于土地兼并太过。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如此情形,哪能收得上来赋税?朝廷没钱,又哪里能做正事?越是没钱,越要征敛。
    越是征敛,天下越乱。”
    朱之瑜颇为惊讶:“能有如此见解,堪称神童!”
    赵瀚问道:“楚屿兄,你说天下田亩,若能收归国有,朝廷再分给百姓。
    这样会不会长治久安?”
    朱之瑜笑道:“隋唐的均田制,便是用你说的法子,男子成年就可分配土地。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