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岌岌可危(第2页)


    想想看,如果天天呆在这种地方,人估计都会有些受不了。
    据分析,岛国人对自然景观有强烈偏好,空中花园项目可作为员工减压空间或城市新景观,将有效提升社区吸引力。”
    陈熙给老丈人分析道。
    “你说的那几家公司我明白。
    但是据我所知,他们的投入成本都极高。
    垂直农业设备和智能系统成本较高,如led光源、环境传感器等,回本周期可能长达5年以上。
    而且运维复杂度较高,需专业团队管理水肥循环、病虫害防控,传统农业从业者未必熟悉技术流程。
    屋顶面积有限,规模化生产难度大。
    若仅作为楼宇配套,种植可能难以覆盖成本。
    消费者是否愿为高价“屋顶蔬菜”
    买单我们还不知道,目前传统农业仍占主导。
    多数写字楼屋顶设计未考虑农业荷载,加固工程可能导致成本激增。
    岛国有些楼宇屋顶归属模糊,业主、租户间协调难度大……”
    佐伯浩介不愧是农协会长,对于农业项目可不可行,分析起来是很快的。
    对于老丈人说的这些,陈熙也都有考虑过。
    因为之前提出空中花园项目的人是想做华国市场的,对于岛国的情况并不清楚。
    所以他已经将项目计划改了一下。
    “我觉得可以先搞个试点,然后慢慢调整来降低风险。
    选择政府合作建筑或科技企业总部作为试点,整合政策补贴与企业csr(社会责任)资金,验证技术与商业模式。
    项目模式我们采用混合业态模式,第一种是农业+休闲空间:将部分区域设为开放观光区,通过咖啡厅、工作坊等衍生服务增收。
    第二种是b2b合作:向楼内餐厅、超市直供蔬菜,缩短供应链成本。
    技术轻量化:采用低成本的简易水培系统,优先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如香料、微型蔬菜),降低前期投入。
    政策资源整合:申请“东京环境局”
    的低碳项目资助,或联合高校农业研究机构提升技术公信力。
    至于你刚刚疑惑的是这个项目是不是太超前了,我的想法是的确很超前,但非不可行。
    全球类似项目尚处探索期,如纽约brooklyngran农场就在2010年启动了,东京若能率先规模化运营,可能成为亚洲标杆。
    但需接受短期盈利能力有限、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现实。
    人家老美都能搞成功,我们亚洲人也未必会输给他们。
    不过,这个项目需结合岛国精细化管理和消费者偏好,如对品质的苛刻要求。
    设计项目,避免直接复制老美的模式。
    若成功,我觉得这个项目将契合未来十年东京的城市与碳中和目标……”
    陈熙说的碳中和目标指的是未来东京设定的“零碳城市”
    计划。
    闻言,佐伯浩介想了想也没有反对。
    这项目其实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老美既然都能做好,为什么他们不行?
    不会就抄,抄了不行就改,就这么简单!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