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无迈斯纳效应(第3页)


    三份材料,其中一份徐川亲自进行验证,另外两份则分别交给两位在超导材料领域的研究员。
    对超导材料进行超导测试,对于他来说,这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领域。
    而看一份材料,是否是超导材料,最核心的指标莫过于它是否具备‘迈斯纳效应’,他第一项做的,自然是这个。
    然而遗憾的是,在前后折腾了的数次后,徐川确信自己分配到的这块复刻出来的kl-66材料,并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毫无疑问,第一次的复刻实验是失败的。
    当然,他也并没有就这样直接放弃和否定,在随后的时间中,他陆续对这份合成出来的材料进行了磁场、电阻、临界温度等多方面的测试。
    最终确认了他手中的这份材料具备一定的抗磁性,只是相当微弱。
    至于电阻、在前后数次降低温度进行测试时,发现它在250k(约-23c)的时候,电阻率陡降,但降低不到零。
    而在71k时,材料的电阻会再次急速下降,无线接近于零电阻。
    这份结果,基本符合了计算材料模型对kl-66做的测试。
    在室温下,它没法表现出超导性,只有当温度降低到71k的时候,才会展现出超导性能。
    然而这毫无意义,71k温度下,能实现超导性质的材料很多很多。
    而且在这份材料中,铅的超导临界温度就是-26595c(72k)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临界温度转变到底是材料本身的,还是里面的铅的。
    完整的将所有的检测按照标准做完,徐川脱掉了手上的实验手套。
    如果单从他手中的这份材料来看,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也让他叹息了一下。
    不过对一种材料进行验证,这不是一次复刻实验就能完成的。
    偶然因素有很多,如果需要保证复刻实验没有误差的话,至少要做三组以上的对照。
    等待了一会,另外两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
    从检测结果来看,对迈斯纳效应的观测全都失败了。
    按照标准流程复刻出来的三份kl-66材料,全都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不过让徐川有些惊讶的是,其中编号为‘二号’的材料,表现出了类似于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抗磁性半悬浮效应。
    虽然后续的检测证实了这只是一种抗磁性,但依旧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是能找到这种抗磁性的机理,说不定还能有一些其他的发现。
    另一边,实验室中,看着手中的检测报告,樊鹏越笑着道:“看来这次可以好好打一波那些南韩网友的脸了。”
    三组由不同人员制造的材料,全都未检测到迈斯纳效应,可以说这种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极点。
    “打脸?啥情况?”
    实验室中,另一名做超导检测的研究员柴僳有些好奇的问道。
    樊鹏越笑了笑,道:“咱们老板之前不是公开了模拟计算的结果么,表示这种kl-66材料更有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而非超导体。”
    “然后南韩那边的人就不服了,各种表示不服骂人。”
    “要是他们在自己国家的网上骂骂也就算了,还追到了咱们国家这边来了,不信你打开围脖,乎软件看看,现在网上杠成了一篇。”
    “有站咱们老板的,也有站对方的,吃瓜群众更是不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